《唐雎不辱使命》教学设计
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,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唐雎不辱使命》教学设计,欢迎大家分享。
《唐雎不辱使命》教学设计 篇1学习任务:
1.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,初步体会课文大意;反复诵读,尤其读准多音字。
2.体会唐雎有胆有识,不畏强暴,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。
3.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、突出中心的写法。
4.培养学生敢于质疑,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。
5课外拓展有关《战国策》的知识。
学习重点:
1.积累古文词语:谓、易、其(作语气词)、虽然、虽、休、寝、错、仓等及出自《战国策》的常见成语。
2.文章对“士”的作用的强调;选材的突出重点。
学习方法:
朗读(多种形式):自主,合作,探究。
学习时间:2课时。
学习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导入新课
在两千年以前,战国时代,诸侯割据、群雄纷争,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,或者为了“转危为安,运亡为存”,争相养士,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,“扶危持倾”,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,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全豹。
二、多种形式读课文,读准字音,疏通文意,积累 ……此处隐藏21856个字…….出使秦国的经过及结果。
秦王逆寡人轻寡人(盛气凌人)天子之怒(武力恐吓)长跪而谢(折服)
唐雎虽千里不易岂五百里(从容答辩)布衣之怒(针锋相对)(不辱使命)
四、精讲解疑
1.你认为唐雎之所以不辱使命的原因是什么?
不畏强暴,有胆有识,敢于斗争,甚至不惜以死相逼;
讲究说话的技巧,回避秦王的问题,始终以凛然的正气压倒对方,迫使秦王放弃换地的想法。
2. 本文为什么详写唐雎与秦王的对话,而略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斗争的结果,甚至对如何到达秦国、怎样见秦王、怎样回国的内容也一概不写?
本文写的是安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,重点和中心是写唐雎同秦王展开的一场面对面的较量,从而突出人物性格特征,表现中心意思,因此对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进行了详写。而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斗争的结果,虽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表现人物的性格,但作用不大,故略写。至于他如何到达秦国、怎样见秦王、怎样回国等内容与本文中心无关,故略去不写。
五、达标测评
(一)测评
1.找出秦王和唐雎对话的句子,说说他们的对话在语气上有什么特点?
如:(秦王)“安陵君不听寡人,何也?”——蛮横、强硬的质问语气;
(唐雎)“虽千里不敢易也,岂直五百里哉?”——立场鲜明的反问语气;……
(二)小结
这篇记叙文,写了唐雎忠于使命、不畏强暴、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,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、外强中干、色厉内荏的本质,虽不假修饰,却十分鲜明生动,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,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
作业布置:完成课后练习题。
板书设计: